今年的CES(Consumer Electronic Show)上,知名的德國專業耳機廠Sennheiser正式發表CXC 700,是一款針對商旅人士所開發的三段式降噪的入耳式耳機,也是筆者所主導設計的第一款抗噪耳機作品(老黃賣瓜時間...),別小看這個mini size的耳機,從提案、無數次修改到量產發表竟歷時2年,才終於在近日內問世,預計一月中後開始販售,HORIZON帶大家一睹為快。

SpSh-CXC-700-EN-1.jpg

圖片來源: Sennheiser官網釋出的產品介紹PDF檔

 

Senheiser CXC 700隸屬廠牌旗下的Travel Line,是規範在針對商旅人士的高階抗噪產品,搭載Sennheiser最新的三階段『NoiseGard™ / digital 』主動式降噪專利功能,在未正式發表前就已經廣受業界期待,是可以針對不同環境的狀況做適切的降噪隔絕,以下是Sennheiser官方的詳細解說:

Mode 1.jpg

『Mode 1』可產生抵銷低頻噪音(100 to 400 Hertz)的周波,像是火車、巴士或是小型客機的引擎噪音,都可以有效地阻絕。

Mode 2.jpg

『Mode 2』則是針對中低頻的噪音(400 to 3,000 Hertz)作降噪,像是長途飛行或是待在有空調的室內,針對持續發出的中低頻作抵銷。

Mode 3.jpg

『Mode 3』降噪的涵蓋範圍最廣(100 to 3000 Hertz),針對像是機場、火車站、地鐵站貨商場等場所,具有多重的背景噪音作有效的隔絕。

cxc_700_01.jpg

 

CXC 700的響頻落在20Hz to 21,000Hz之間,針對人耳所能接收的最佳響頻範圍,適合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適合收聽機上座位的影音娛樂系統,或是與任何音響或手持裝置連結。其精良的主動式的降噪技術『NoiseGard™ / digital 』,可以確保阻絕噪音之後仍舊保有真實的聲音輸出,以及清晰的低音表現。

另一個專利的『TalkThrough』功能,是針對機上點餐或是臨時需要對話的狀況所設計,只要按下線控上的『TalkThrough』按鈕,便可以暫時中斷音樂及降噪,使用者不需匆忙地取下耳機便可清楚地聽見對話,從容地點餐後再釋放『TalkThrough』按鈕繼續享受音樂。

CXC 700精巧的耳機尺寸配戴起來非常舒適,耳機後側有個刻意挖掉的圓弧凹面,為的就是在配戴耳機時,手指可以利用這個圓弧凹面將耳機推送至舒適的耳道深度。就算在座位上音樂聽到一半不小心睡著,CXC 700圓扁的人體工學造型,讓耳朵就算壓在枕頭上也不會對耳殼或耳道造成壓迫感,長時間配戴亦不會產生不適,對耳朵的負荷可說是寂靜所能地減到對低。

輕巧的線控也是針對單手握持使用的狀況而設計,群組式的設計將『NoiseGard™ / digital 』與音量控制的開關整合在同一個區域,音量調節的滑動相當緩順,不會因為滑動過快而因跳突然暴增而傷害耳朵,機側設有『TalkThrough』及『MODE』鍵,單手握持時便可輕鬆用大拇指完成所有的操作。線控搭載一顆1.5V的AAA電池,CXC 700優良的電子設計讓電池可以持續推送降噪長達16個小時,就算是橫越地球半周的長程旅行也不怕半途就失效。

sennheise-cxc-700-accessories.png

隨機附贈的耳機攜行包採扁薄的皮夾式設計,只要簡單拉開拉鍊就可以快速地將耳機及線控塞入關上,扁薄的攜型包可以輕鬆地放入西裝口袋或是塞入行李的外袋,讓商旅人士從容地離開座位不再手忙腳亂。袋內置有各式尺寸的耳塞及相關的耳機接頭,可以針對旅途中不同的需要而置換。

由於Sennheiser CXC 700隸屬高端的產品線,因此訂價也是相當地高貴,目前官方售價為USD $320(約合台幣9600元),讓許多看到耳機公布消息的消費者有點望而卻步,目前市面上的反應皆希望Sennheiser可以將價格訂在USD $200元左右,對消費者來說較容易入手,期望Sennheiser可以在正式販售時考慮調降,或許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來購買這款強大的降噪耳機。


 


 

【The Design Of  CXC 700】


筆者很榮幸可以成為CXC 700這個設計案的主設計師,並親自負責耳機的提案,與客戶Sennheiser進行歷時一年多的開發討論、及無數的細修改,為的就是要用適切的設計來完美呈現這款高端的抗噪耳機。而從未接觸過入耳式耳機設計的我們,可說在這整個設計案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在學習,特別是Sennheiser對耳機的尺寸及配戴的人因舒適性有極為嚴苛的要求,細微到常常為了0.1或0.2mm的尺寸增減而做設計上的改動,除了需要顧慮到整體造型必須要呼應人因的舒適需求之外,更要充分對應耳機內降噪元件的功能性,耳機外側的開孔面積要滿足噪音感測mic的接收敏銳度,另外耳機驅動元件的共鳴腔尺寸,甚至是輸送聲音的管道角度及大小也有嚴格的規範,Sennheiser德式的嚴峻工程法則,是不可因為外觀設計而影響耳機性能的表現,這也是為何一個體積如此之小的耳機需要歷時2年的開發才得以上市的原因。

耳機雖小,但設計上需要格外小心,因為配戴耳機的正是耳朵,耳朵是人體極為敏銳的部分,而更加困難的是要設計出一款可以讓不同形狀的耳朵都可以舒適配戴的造型(每個人的耳朵都長得不一樣),從最早提案的曼陀珠型到後期因元件配置要求而修正為扁橢圓,為的就是在配戴時可以達到最佳的舒適跟穩定度。而CXC 700也算是筆者從業以來設計過最小也歷時最長的一個設計案,在一個尺寸及舒適度為嚴格要求的狀態下進行設計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在此也感謝設計夥伴們的協力,才能合力完成這一整組零零總總的設計(耳機、分線器、線控、3.5mm接頭、攜型包及行李牌),也感謝Sennheiser新加坡的專案經理及工程團隊,給予我們許多專業的技術支援及諮詢,才能夠順利地完成CXC 700的設計,在今天呈現給大家。

 


 

 

【延伸拜訪】

Sennheiser CXC 700

Engadget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horiz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